最壯麗的風景,只有經歷最艱辛的路途,才可以看到。

登山九日八夜,受到高山症影響,胃口差,吃的少,每天背負裝備走六至十小時,每晚只睡五個小時,吸入的氧氣量只及平常一半,最後消瘦了12磅。

2003713日,尼泊爾時間早上七時四十五分,終於登上了位於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登山基地營旁、海拔5,550米的嘉拿百達,面對巍峨雪山,絕美風景,一切辛苦都值得。

自少喜愛大自然,到沙灘、樹林、山峰時,心情不期然開朗。又羨慕攀山家憑毅力征服高山,遂常鍛練身體,找機會親自體驗。

80年代中期,專注於考取英國特許工程師資格及處於事業初階;90年代初、獲擢升出任高級工程師之職,加上照顧家庭、教養兒女等等責任,不容我分心,故此一直將登高山的願望放在一旁。

20036月初,香港大學為港大學生開辦「歷奇教育課程」,適逢那一年是珠穆朗瑪峰首次被紐西蘭攀山家艾德蒙.希拉里及雪巴人登京格.諾爾蓋征服的50週年,港大因此選擇了珠穆朗瑪峰登山基地營為是次課程目的地。我現正在港大攻讀部分時間制建築學系碩士課程,也就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報名參加。

經過611日一整天的測試,包括行溪澗、野外定向上西高山、登太平山、團隊合作和意向申述,領隊及教練終於選出了19名學員,我亦幸獲青睞。學員的年齡大多介乎1923之間,我是當中最“老”的一人,比他們年長一倍。

出發前大學安排了六次登山工作坊,為旅程作準備,包括認識高山症、喜馬拉雅山地理、珠穆朗瑪峰登山歷史、雪巴人文化、全球衛星定位儀的使用、登山器材的特性等等;又要鍛鍊身體,一次在何世光夫人體育館內來回跑兼測試體能、兩次從體育館出發跑薄扶林道,一次負重登大帽山。

72日清晨,暫別妻子兒女,赴機場會合連同我在內一共25人的登山隊,一同乘坐皇家尼泊爾航機,在晨光中飛赴加德滿都,展開18天的“浪漫”旅程。

75日,我們乘坐小型內陸飛機到一個名叫麓拿、處於海拔2,840米的尼泊爾小鎮,從該處出發,追隨希拉里當年的足跡,向高山進發。

當步行抵達海拔3,440米的南寺市集時,部分隊友開始受到高山症影響而出現頭疼、暈眩、嘔吐、全身乏力、失眠及食慾不振等癥狀,我也感頭疼、疲倦及不想進食。休息了一整天,讓身體稍為適應之後,我們又繼續上路。

路上苦樂參半,喜馬拉雅山區風景極其壯麗,但每天不斷在高山症影響之下沿著崎嶇道路登山,身體及意志備受嚴格考驗。歷盡艱辛抵達5,140米的哥域什時,因大氣壓力只及海平面的一半,吸氧量不足,愈來愈多人出現高山症癥狀,一位22歲的女學員更因身體不適而不能前進,我的右腿肌肉亦給拉傷了,套上護膝後才能撐著手杖勉強繼續步行。

登山之旅第九天,713日清晨,我們憑著意志,用盡僅餘氣力,用蝸牛前進速度,拼搏兩小時,終於抵達了海拔5,550米的嘉拿百達。

我們站在只有稀簿空氣的高峰上互相祝賀得來不易的成功,歡呼聲響徹雲霄,當仰望著8,844米高、在雲層裡若隱若現的珠穆朗瑪峰時,百感交集,既有嚐到成功的自豪,又因有大山在前而自覺渺少。

這個艱苦旅程真是永誌難忘,也同時讓我深深體會到,做每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若果努力,堅定不移,往往可以排除萬難,達到目標。就算失敗了,也對得起自己,可以無愧。

這次挑戰高峰,使我更了解自己,克服重重困難;亦給我很大的滿足感。

720日旅程圓滿結束,回到香港,安頓之後,歷奇教育課程負責人盧慶陽先生要求學員上呈在旅程中所蒐集的資料,而我負責的,是雪巴人的生活,為此我寫了<俊朗><雪巴人>兩篇文章。把它們電郵給隊友看,不料反應良好,更有人吩咐我寫不同題材,由此我回憶登山過程中所看所思所感,一篇一篇的寫。

之後曾受邀請在不同場合利用電腦和投影機與團體分享登山旅程,許多人觀看後鼓勵我將經歷成書,讓更多人可以欣賞到喜馬拉雅山的美麗景色,以及聽聞港大學生的征峰奮鬥故事,或許對現今社會中面對困難的人有所啓發和鼓勵,我自己沒有半點可誇的,但所見所思或有益於人,故此下定決心把散文結集成書,與讀者分享。散文當初並非為成書而寫,很多都是隨感覺自由發揮,故此不像一般旅行書般嚴格以時間為序。為使讀者對旅程更加了解,後來加插地圖、路徑慨述、行程記錄、裝備與準備等技術資料,又為散文加入自己及各隊友拍攝的照片。

若果此書某幾個字或某幀照片,能在某一時刻,令到某一個人,有某種感動,或對人生有更積極的看法,或檢視自己的價值觀,或對大自然有多一分愛護,那麼,此書的目的就已算達到。

一定要把聚光燈射向港大體育訓練主任盧慶陽先生,他是一個有心人,對教育有理想,對朋友有情義,對大自然有承擔,很值得向他學習。又多謝他撥冗為此小書作序,增添色彩。我要向所有香港大學隊友表示欣賞,你們的善良、堅毅、樂觀、合群,令人對香港的未來重燃信心,更多謝你們提供如明信片一般美的照片。部份隊員寫了分享或回應式文章,豐富了小書內容,令行程更立體地呈現,一併致謝。朋友黃景霞小姐於200311月隨另一團體去了喜馬拉雅山一趟,容許我將她一部份照片與讀者分享,萬二分感激。她的照片是在絕對蔚藍的天空下拍攝,很美,與我們在雨季時拍的有不同味道,讀者很易分辨。

香港藝術發展局批准了本書向其“文學出版計劃”的申請,雖然最後因已有星島出版而不需撥款,但亦於此多謝“藝術委員會”及“文學藝術評審小組”諸公好意。

衷心感謝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教授、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蔡元雲醫生及香港攀山訓練中心始創人鍾建民先生在百忙之中為小書作序,他們愛護、關懷青年人的心,在優美的序文中,表露無遺。

最後多謝我的妻子少媚、女兒媫妤、兒子子聰,他們在我出發後時時刻刻記掛我,為我祈禱,以致我路平安。少媚是最愛護、了解我的人,沒有她的支持和鼓勵,我不可能完成此書,感謝她。

登峰
筆者序

筆者序